大数据预测:
汉中第一波感染即将结束 已累计感染人数超265万人次
据城市数据库数据显示,汉中第一波感染将于2023年1月13日结束。目前,已累计感染人数为:321×82.64%=265.2744(万人)。

据绍兴发布消息,近期,绍兴市多地发出倡议:科学安排出行,尽量压缩红白事规模。记者从绍兴多家医院了解到,目前绍兴新冠病毒感染曲线已呈下降状态,但随着假期到来,人员流动会比较密集,农村地区迎来人员返乡潮,春节前后可能还会出现一波感染小高峰。鉴于此,绍兴多地发出疫情防控倡议书。“假期要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倡导科学就医。”绍兴市疾控中心有关人士说,大部分人感染新冠病毒后可在7-10天内恢复,无症状、轻症阳性人员可居家观察,合理使用对症治疗药物,症状加重时及时就医。无症状预防性服药、过量服药都可能造成肝肾功能损伤,需慎重用药。除了防范新冠病毒感染,市民还要注意防范流感、水痘等呼吸道传染病和诺如病毒感染性胃肠炎。1月5日上午,福建省漳州市疾控中心党委书记蔡茂荣表示,根据市疾控中心监测数据显示,漳州在去年12月29日迎来疫情防控政策调整以后的第一波感染高峰,此后全市感染曲线成下降态势。在第一波感染高峰之后的一周时间,全市各急诊迎来了重症高峰,预计春节前全市或迎来第二波感染小高峰。山东省新冠肺炎疫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济南市新冠肺炎防控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重症医学中心主任王春亭教授表示,第二波感染高峰将在1月10日春运开始后,到春节期间发生。这期间春节的“人口大迁徙”,人员的密集流动将会使新冠感染再上一个高峰。对于大家比较关心的“已经感染过一次,体内有了抗体,怎么还会有第二次感染”的疑问,王春亭解释,因为目前奥密克戎有不同亚型,一个人感染上一种亚型体内建立了抗体,3个月到半年间不会再感染这一亚型,但可能会感染其他亚型。“再加上冬季本来就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除了新冠,甲流、乙流等病毒也会侵袭呼吸道,造成叠加暴发。还是要戴好口罩、洗手、避免交叉感染、预防部分人可能发生的二次感染。”王春亭表示,第三波感染高峰将发生在春节后返城至3月份。近日,国家卫健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接受《面对面》栏目专访时表示,很多省份已经达到了高峰,有些出现了下降的趋势。不排除通过春节的流动引起比较大的第二波或第三波高峰,但是概率比较小,即使有也不会是太大的一个波峰。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要考虑到感染人口结构的变化。“像农村地区一些老人在家不出门,可能因为春节的流动,走亲访友被感染了,再加上农村的医疗救治条件不如城市,所以要防范可能出现农村医疗挤兑,特别是老年人感染以后,如何得到及时救治的问题。”梁万年说。1月9日,浙江省召开疫情防控调度会指出,当前,浙江全省第一波感染高峰已经平稳度过,接下来要进一步深化细化工作措施,切实筑牢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屏障。会议提出,要聚焦防重症,全力以赴做好医疗救治工作,进一步盘活住院床位和ICU床位,增强重症救治能力,确保应收尽收、应治尽治。要加强抗病毒药品的精准投放,确保老年人等重点保护群体第一时间用药治疗。要继续做好养老院、敬老院等重点机构和特殊场所的管理服务工作。会议强调,要及时优化完善“乙类乙管”应急指挥体系和工作机制,强化协同、统筹调度。要提前做好春节期间疫情防控方案,引导群众春节期间错峰出行、有序流动,确保健康过节、平安过节。1月9日上午,在河南省统筹做好新冠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阚全程介绍,从发热门诊数据看,河南省于2022年12月19日就诊人数达到高峰,之后呈现持续下降趋势。综合研判认为,河南省已顺利度过疫情高峰,实现平稳有序转段。预计到本月底,每日新增感染人数将维持在较低水平。北京市代市长殷勇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北京的疫情已经过了感染的高峰期,整个人群应该说在免疫能力方面已经构筑起了新的能力。下一阶段我们就是要科学地构建疫情的监测预警体系,包括一些哨点、医院发热门诊等,对于新的变异病毒加强监测,防止有变异以后可能会冲击我们目前已经恢复正常的社会生产和生活。1月3日,重庆市新冠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畔介绍,“据统计,重庆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发热门诊以及基层医疗机构发热诊室日接诊人数,最高时是在12月20日,达到了4.9万人左右,目前只有7000多人。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发热门诊接诊人数最多时是12月16日,一天超过3万人,目前已降至一天3000多人。”
李畔说:“重庆的感染情况可以从中得到一个直观的判断,我们的高峰期应该已经过去了。”2022年12月29日,央视《新闻1+1》节目关注四川省的新冠疫情情况。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党委书记唐雪峰介绍,四川省分别于2022年12月17日至19日以及25日至28日两次完成了网络的问卷调查,分别有48万人和23万多人参加调查。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四川全省的感染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12月12日至20日之间,之后日新增的感染发病是逐步回落。“根据调查结果综合研判,我们认为四川省居民的整体感染发病已超过八成,全省感染发病的高峰应该已经过了,当前正处于防重症降病亡的关键时期。春节前后可能会由于返乡和返工潮,疫情可能会出现小幅反弹,这是我们当前的一个判断。”唐雪峰说。2022年12月30日,海南省新冠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海南省卫健委副主任李文秀通报,近日,海南省每日新增新冠感染人数处于高位波动期,各市县进展不一,三亚市、海口市整体上已过感染高峰。海南省目前的毒株主要是BA.5.2,相对其他毒株感染后症状比较轻。李文秀表示,海南省将做好应对农村疫情高峰各项准备。推进高风险人群新冠疫苗接种,加快推进80岁以上人群第一剂次接种、全程免疫和加强免疫接种。加强新阶段防控政策的培训,平稳有序实施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1月4日,贵州省新冠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贵州省疾控中心主任杨光红介绍,现阶段贵州省疫情已达流行高峰,进入平台期,感染人数将会逐步下降。“但即将到来的春运、春节,大量外出务工人员返乡,人员流动频繁,聚集活动增多,节假日聚集性疫情以及1月8日‘乙类乙管’后入境新冠病毒感染人员引发的疫情流行不容忽视,疫情形势依然复杂严峻,防控形势依旧不容乐观。”杨光红说。同日晚,陕西省西安市召开疫情防控指挥部召开视频调度会。会议指出,当前西安市疫情已经进入高峰平台期,防控工作到了关键时刻。要始终保持高度警惕,牢记“坚持就是胜利,团结就是胜利”,强化底线思维和问题导向,争分夺秒做好“乙类乙管”各项准备,聚焦保健康、防重症,满怀信心、持续用力,做细做实医疗救治和医药服务保障,一鼓作气确保顺利渡过疫情流行期。关于XBB,这些知识您需要了解
12月份的我们刚刚经历完新冠症状“十大酷刑”,身体还处于恢复期,可最近,XBB毒株等各种变异毒株接踵而至,于是众病友纷纷发出灵魂深处的疑问,“这次又是啥酷刑啊”?美国疾控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奥密克戎变异毒株XBB.1.5已成为美国新冠病毒传播速度最快的优势毒株,全美最近一周40.5%的感染病例由其引起。截至2023年1月2日,XBB.1.5已在全球至少25个国家和地区监测发现。抛开这个怪异的名称,小编汇总收集了最新的防控知识,还是快来了解一下吧。XBB是新冠病毒奥密克戎BA.2衍生的2个变异株BJ.1和BM.1.1.1的重组毒株。而XBB衍生的子分支XBB.1.5相比XBB其他亚分支,其传播优势进一步增强。图 近期美国CDC报告的新冠病毒不同变异株构成情况根据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最新消息显示,我国自2022年10月份以来,通过基因测序均已发现输入XBB病例;本土XBB病例主要集中在10-11月份,全部为XBB.1进化分支,12月份仅为1例,目前本土病例中暂未监测到XBB.1.5本土病例。我国短期内,由XBB系列变异株包括XBB.1.5引发大规模流行的可能性较低。XBB毒株的免疫逃逸能力有所增强,和我国流行的BA.5有所差异,感染BA.5后经过一段时间,保护力水平下降,遇到免疫逃逸能力强的毒株,再感染的风险会增加。但是,再次感染主要会发生在一些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中,免疫功能正常人群在短时间内再次感染风险比较小。而且是否感染XBB一方面取决于再次遇到的毒株与BA.5和BF.7有多少重叠,如果病毒一直变异,交叉保护作用降低了,则可能造成感染。另一方面则是取决于个体自身抗体水平。XBB毒株感染后主要还是发热、乏力,以及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为主,例如咳嗽、鼻塞、流涕等。部分新冠感染者(约10%)可能在感染后出现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但这些症状并非XBB所独有的。腹泻本身就是新冠病毒的各种变异株以及多种病毒感染后的常见症状之一。目前没有证据显示XBB.1.5进化分支,比其他毒株更容易导致严重的腹泻或胃肠道其他临床表现。目前,未见任何国家报道,XBB.1.5感染者的致病力增加,也无感染者住院比例和病死比例增加的报道,也未见其引起的临床症状与其他奥密克戎亚分支的差异。根据美国疾控中心的报告,虽然美国近一个月XBB系列变异株占比显著增加,但近几周美国报告COVID-19病例数死亡人数为处于全年较低水平,未见明显升高。对于已经传入我国的XBB,各种传言甚嚣尘上,甚至导致蒙脱石散、诺氟沙星等药物被哄抢。事实上,在临床上会引起人体发生腹泻症状的原因有很有多,很多病毒、细菌感染都会引起腹泻,比如每年冬春季大家所熟知的诺如病毒,就会出现腹泻,当然新冠病毒本身就会攻击胃肠道黏膜,导致病毒性肠炎,从而发生腹泻,所以,如果这段时间出现腹泻症状,不要一下子就归结于新冠病毒感染,还是要仔细查找一下原因。我们无法阻挡病毒的变异,面对传入的变异体,不必恐慌,可理性储备应急药物,出现症状后按要求对症治疗,不要在恐慌驱使下去囤药或“盲目乱用药”,这样可能带来的危害,更甚于病毒的感染。面对不断变异的新冠病毒,对抗新冠病毒的“主力”仍是自身免疫力和个人防护水平。我们依然要做好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应积极接种疫苗,尤其是老年人、感染高风险人群、具有较严重基础疾病人群和免疫力底下人群要按要求开展第二剂次加强免疫接种。除此,继续做好个人和居家防护,坚持勤洗手、戴口罩,打喷嚏时遮掩口鼻等良好的卫生习惯。疫情严重时,要减少前往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坚持居室清洁,勤开窗通风。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作息规律、心情愉快,提高自身免疫力,一旦出现症状后按照相关指南,合理使用对症治疗药物,若病情加重及时前往医疗机构就诊。来源:城市数据库,央视新闻、人民日报、北京日报、上游新闻、西安发布、陕西疾控等
宣传洋县,服务洋县,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
投稿 : yyxx916@qq.com 微信客服:yxfz916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洋县分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