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确诊为热射病
医护人员紧急救援
日前,随着一阵紧急的救护车鸣笛声,一名热射病患者被送入通用技术环球医疗西电集团医院沣东院区急诊科。
患者齐师傅,55岁,由于长时间在户外工作,突然出现头晕、全身乏力、行走不稳,同事发现后立即拨打了急救电话,救护车紧急将齐师傅送到沣东院区急诊科。刚入院的齐师傅体温高达40.5℃,心率141次/分,烦躁不安、精神差、胡言乱语、四肢抖动抽搐、皮肤滚烫,种种迹象表明这是典型的热射病症状。
抢救室内,医护人员立即给予物理降温,在大动脉处放置冰袋,头枕冰袋,反复给患者用冰水擦浴全身,同时输注生理盐水、扩容和氧气吸入。经过一系列的抢救措施后,齐师傅体温降至36.4℃,心率下降至102次/分,神志转清,生命体征趋于平稳,后被转送至医院本部肾病科继续进行生命支持治疗。
炎炎夏日,谨防职业性中暑
日前,陕西疾控发布消息,提醒大家在炎炎夏日,谨防职业性中暑,具体内容如下↓↓↓
什么是职业性中暑
职业性中暑是在高温作业环境下,由于热平衡和(或)水盐代谢紊乱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主要强调是在高温作业环境下发病,而不是日常生活条件下。
职业性中暑高发工种
(1)高温、强辐射作业,如冶炼、炉窑、电池制造业中的熔铸岗位,塑料制品业中的注塑成型岗位等。
(2)高温、高湿作业,如印染、缫丝、深矿井作业等。
(3)夏季露天作业,如夏天的建筑业户外作业、港口码头货物搬运的物流业、农田劳动、环卫等室外作业。
(4)夏季高强度作业,如体育竞赛和军事训练等。
职业性中暑诊断、临床表现
根据高温作业人员的职业史及体温升高、肌痉挛或晕厥等临床表现,排除其他类似疾病,可诊断为职业性中暑。按临床症状轻重分轻、中、重症,重症包括热射病、热痉挛、热衰竭。
(1)热射病:其特点是在高温环境中突然发病,体温高达40℃以上,疾病早期大量出汗,继之“无汗”,可伴有皮肤干热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等,死亡率高。
(2)热痉挛:明显的肌痉挛,伴有收缩痛。好发于活动较多的四肢肌肉及腹肌等,尤以腓肠肌为著,常呈对称性,时而发作,时而缓解。患者意识清楚,体温一般正常。
(3)热衰竭:起病迅速,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昏、头痛、多汗、口渴、恶心、呕吐,继而皮肤湿冷、血压下降、心律紊乱、轻度脱水,体温稍高或正常。
临床上往往难以区分,常以单一类型出现,也可同时出现。
预防
预防职业性中暑用人单位要加强作业场所高温作业的管理,如合理设计工艺流程,改进生产设备和劳动者的操作方法,避免其直接接触生产性热源,或利用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对工作场所进行降温以及利用水或导热系数小的材料进行隔热等。根据不同高温作业的要求,用人单位要为高温作业劳动者配备防热面罩、工作帽服、防护眼镜等个人防护用品,同时为高温作业劳动者发放耐热保健饮料。对于夏季露天作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尽量安排早晚作业,使劳动者尽可能避开阳光最强烈的时段,此外,用人单位要安排高温作业劳动者进行就业前和入暑前健康体检,凡患Ⅱ期及Ⅲ期高血压、活动性消化性溃疡、慢性肾炎、未控制的甲亢、糖尿病以及大面积皮肤疤痕等劳动者不宜从事高温作业。
今起迎来大暑节气
一年中最热时段来了
今天(7月23日),我国进入大暑节气,一年中最热时段到来了。大暑节气的平均气温在24节气中最高,平均高温日数最多,极端高温出现次数也最多,是名副其实的“炎热冠军”。
日前,中国天气网推出全国高温酷热分布图,看哪里最热在大暑。
从中国天气网推出的全国高温酷热分布图可以看出,1991至2020年间,一年中高温最大值出现在大暑期间的区域最大,占到了全国的近三分之一,其次是小暑期间,其他地区的高温最大值零散分布于立秋、小满、夏至和谷雨时节。
来源:西电集团医院 陕西疾控 陕西气象 中国天气网
宣传洋县,服务洋县,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
投稿 : yyxx916@qq.com 微信客服:yxfz916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