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尺巷”的故事自清康熙年间流传至今,给后人树立了一座道德典范的丰碑,为今人继承传统文化精髓,弘扬谦和礼让美德,对当今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非凡的现实意义和重大作用。
洋县籍男子叶某因对邻居在其宅基地旁修建厨房之行为不满,认为两家房屋墙体距离太近。遂通过极端行为宣泄情绪,损坏邻居手机并对邻居实施殴打行为,致使邻居受伤被评定为两处轻伤二级。叶某因触犯刑律被判处刑罚。近日,洋县人民法院审理了该起因相邻权纠纷引发的刑事案件并公开宣判。以故意伤害罪判处叶某有期徒刑一年三个月,宣告缓刑二年。
案情回顾
2021年某日,叶某对邻居准备修建厨房的行为表示不满意,认为两家房屋墙体距离太近,遂阻止邻居施工,二人发生纠纷。期间,邻居欲用手机拍摄叶某的不当行为,叶某夺下邻居的手机并扔在地上用脚踩踏,并将邻居推入至施工现场旁边的水渠内。邻居从水渠爬出后,叶某从地上捡起砖头砸邻居,并抓住邻居的手按压、掰折,同时用自己的膝盖跪压邻居胸腹部。当日,邻居至医院治疗被诊断为:右手第1掌骨基底部粉碎性骨折、胸部闭合性损伤(左侧第11、12肋骨骨折;两肺挫伤;两侧侧胸腔积液)、左前胸部软组织损伤。经洋县公安司法鉴定中心鉴定,被害人左侧第11、12肋骨骨折评定为轻伤二级,右手第1掌骨基底部粉碎性骨折评定为轻伤二级。案发后,叶某被民警传唤到案,到案后如实供述了全部犯罪事实。叶某因涉嫌犯罪被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洋县人民检察院依法提起公诉,指控叶某犯故意伤害罪。
审理中,叶某自愿认罪认罚,并对自己的行为表示悔过,法官当庭对叶某进行批评教育。针对被害人提起的附带民事赔偿,法院多次组织双方做调解工作,在双方代理人、村干部等共同努力下,最终达成协议,叶某已自愿赔偿邻居各项损失数万元,邻居出具谅解书,请求法院对叶某从宽处理。双方另就地基、道路通行等相邻权纠纷达成一致意见。
洋县法院根据叶某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社会危害程度,以及叶某已赔偿邻居损失,取得谅解,自愿认罪、悔罪等量刑情节,综合考虑叶某所在社区已落实了监管措施,宣告缓刑对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遂作出如上判决。
法官寄语
与邻居相处,应大度做人,克己处事。邻里之间发生矛盾要冷静思考,寻求正当途径解决,切勿通过极端行为宣泄情绪。在此,以发生在清代康熙年间安徽桐城境内一桩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与广大群众共勉。
康熙年间大学士张英老家的府邸与吴姓邻居紧挨,吴家欲占张家之地,双方发生纠纷,告到县衙。张英家人遂修书一封送至京都,张英阅罢,立即批诗寄回,诗曰:“千里捎书只为墙。让他三尺有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得诗,立即拆让三尺。吴家见状甚为感动,也接连让出三尺。于是便形成一道六尺宽的巷道,后人曰:“六尺巷”。此巷在安徽桐城市区西南隅,长约100米,六尺巷的故事至今传为美谈。六尺巷的故事对当时社会道德风尚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张、吴两家各让三尺之宽,它的“宽”不是宽在“六尺”上,而是“宽”在人们心灵境界与礼让精神上,更是中华民族邻里之间和睦谦让的美德见证。
(文中人物系化名)
来源:洋县人民法院
宣传洋县,服务洋县,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
投稿 : 1247849349@qq.com 微信客服:18565676124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