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县这个村里公认的好媳妇,她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一个家

原创 兴旺  2021-11-27 21:29:26  阅读 402 次 评论 0 条

金秋十月,走进洋县黄安镇庙垭村7组,抬眼远眺,一个红砖砌成的二层小楼房映入眼帘。屋檐下,一位老翁正坐在轮椅上注视着身边的中年男子,那名男子一瘸一拐地在院子里来回走动,一位穿着整洁的中年妇女正在打扫庭院……


“她就是石念侠,这个家庭全靠她一个人这些年的坚守,才一步步地走过来,她可是我们村里公认的好媳妇。要是没有她,这个家庭恐怕早就过不下去了。”庙垭村党支部书记冯世荣介绍。


勤快的石念侠把家里收拾得干净整洁


石念侠是在1995年的冬天嫁进这个家庭的。那时候,这个家仅有3间土坯房,婆婆早已过世,家境很差,她承担起了家庭的重担。丈夫在外务工,自己养儿育女、赡养老人。尽管家庭不富裕,也算得上美满。可是,2009年冬天的一个清晨,年逾六旬的公公在起床时突然感到四肢麻木,从此再也没能站起来。


为了整个家庭的生计,丈夫杨新红只能继续在外打工,而石念侠也只能更加努力。白天,她除不辞劳苦地种地、养猪、喂鸡外,一有空闲就到附近打零工赚钱。晚上,她还要照顾瘫痪的公公和一双儿女。


付出总有回报。经过7年的打拼,孩子们渐渐长大,公公也有了一些好转。家里不仅还清了欠债,还盖起来二层小楼房。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16年冬,在外务工的丈夫回到家准备过春节时,也患上了与公公一样的重病,瘫痪不起。


“当时,我整个人直接崩溃了,甚至对生活都绝望了。可是我慢慢地也就看开了,只能继续咬着牙过下去,不然还能怎么办?”石念侠流着眼泪回忆。


痛定思痛,她更加勤奋起来,白天加倍劳作,晚上依旧把公公、丈夫、孩子们照顾得无微不至。她常常早上天不亮就起床,半夜一两点才休息。


2017年2月,担任庙垭村驻村第一书记的刘小春得知这一情况后,与村两委干部多次研判,将石念侠纳入贫困人口序列,并帮助她申请了农村低保,为其公公和丈夫做了残疾鉴定,享受上了残疾补贴。在驻村工作队的帮扶指导下,石念侠养了60只鸡,种植乌药、元胡等中药材1.7亩,当年家庭收入增加了9000余元,还拿到了3000元的产业补助。


“以前人们都说媳妇不养家,可是看看人家念侠,家庭负担那么重,她用柔弱的肩膀撑起一个家。”庙垭村7组组长杨培海说。


2018年,依托村上扶贫专业合作社的带动,石念侠种植有机黑谷3亩,又种植茯苓100窝、元胡1.2亩、乌药1亩,养鸡80只、鸭40只,家庭收入增加了1.4万余元,领取产业补助5000元。


“我们觉得她一个妇女撑起整个家庭很不容易,既然来到这里驻村,就应当帮助她解决困难。一方面我们鼓励她坚定信心、发展力所能及的产业;另一方面引导她合理就业,快速走出困境。”刘小春说。


有了连续两年的经济收入基础,2019年初,石念侠把家里的房子进行了修缮,还把结余的资金入股到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和扶贫互助资金协会,又主动申请了2万元的贴息贷款,在继续发展原有产业的基础上,投入资金养殖土蜂10箱、母猪1头。村上还为她安排了公益岗位,每周三清扫村组道路,月工资600元。石念侠的女儿在就业扶贫政策的带动下,参加了苏陕协作“春风行动”培训,劳务输出到江苏省如皋市一家服装厂上班,月工资在3500元左右。


“这几年赶上国家的好政策,又有帮扶干部想尽各种办法帮助我们家,生活比前几年好多了。2019年,我主动脱了贫。只要一家人都好好的,以前受的苦也就值了。”谈及现在的生活,石念侠满足地说。


如今,在石念侠的精心照料下,公公可以安享晚年,丈夫也能每天走一公里多路,女儿已经成年,儿子今年顺利考上高中。石念侠成了洋县的道德模范人物。


来源:学习强国


宣传洋县,服务洋县,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

投稿 : 1247849349@qq.com  微信客服:18565676124

本文地址:https://www.yangxianren.com/post/6010.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兴旺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