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县一小学生暑假在家被骗,家长警惕!

原创 兴旺  2021-07-23 21:25:18  阅读 256 次 评论 0 条

最近 各院校已陆续开始放暑假啦

孩子们终于等到了快乐假期

家长们也不用再接送上下学

可以好好休息休息

然而 孩子们居家时间增长

接触电子产品及网络频率升高

网络安全风险也大大增加

今日小课堂故事会要和大家分享的

就是一则孩子上网被骗的真实案例

↓  ↓  ↓  ↓  ↓  ↓  ↓  ↓  ↓ 


小课堂故事会3

转钱救母 9岁的我可太难了





不久前,洋县某小学的三年级学生小A迎来了期待已久的暑假,每天爸爸妈妈去上班,就留她一人在家,并留一部手机和副卡给她方便联系,独自在家的小A写写作业看看电视玩玩游戏很是快乐。


一天,正在写作业的小A听到手机在响,有人添加她QQ好友,并备注加好友可领大礼包。小A一看可以领大礼包,便通过了对方的好友申请,并主动询问如何领取。对方发来一个链接,并称需要家长在旁边陪同操作才行。想赶快领取到大奖的小A哪里等得住妈妈下班回来啊,便擅自点开了链接,但是点进去后什么都没有。这时对方打来了视频电话,是一名中年男子,他通过视频向小A出示了一张“逮捕证”,并告诉小A因为她没有按规定的在家长陪同下点开网址,属于违法行为,接下来如果不按照他说的操作,就要逮捕小A的父母并拘留15天。年幼的小A听到后吓坏了,觉得自己闯了大祸,把爸爸妈妈害惨了,便毫不犹豫的告诉对方自己愿意听他的。很快,对方发来一个二维码,要求小A扫码转账5次,每次999元。小A哭着用妈妈的手机按对方说的转过去了近5000元后,页面显示对方已删除自己,这时小A才意识到对方可能是骗子,打电话告诉家长并在妈妈的陪同下来报了警。



虽然这不是第一次接到未成年被电诈的案子


但依旧引起了我们高度的警示
网络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方便
网民群体也日益低龄化
在网上学习、聊天、购物的未成年人越来越多
适逢假期 孩子们更是抱着电子设备不撒手
当下通过网络实施的诈骗犯罪行为
时时刻刻威胁着未成年人的人身财产安全
未成年人防范意识薄弱
不仅可能成为电信诈骗的受害者
还可能被他人左右思想成为电诈分子的帮凶
如何保护我们的孩子远离电诈危险
接下来的内容 家长朋友们一定要认真看



未成年人易受骗的电诈类型
针对未成年人的电信网络诈骗,多以销售游戏装备、红包返利、抽奖中奖、木马链接等形式为主,利用未成年人防范意识低、好奇心重、易被小利吸引等特点,引诱被害人在无意中将钱款转给骗子,继而实施诈骗。




未成年人也可能实施或帮助实施电诈

 未成年人因涉世未深,法律意识淡薄,更容易被他人左右思想,易被蝇头小利所诱惑。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发生多起未成年人直接参与电信网络诈骗的案件。在我县也发生了多起未成年人为电信网络诈骗提供帮助的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二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非法利用信息网络、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公安机关将严厉打击骗子的这些帮凶。因此,家长同志应提高对此类案、事件的了解,避免自己的孩子误入歧途。



类型1 

    直接实施电信网络诈骗  目前全国范围内发生多起未成年人为主要犯罪人,通过在网上学习诈骗手法,或者在成年人的怂恿、指挥下,依托网络聊天工具、交友平台等实施诈骗或为诈骗分子提供帮助的案件。因此,提醒广大家长朋友,关注孩子的动态,远离电信网络诈骗。



类型2 

出租、出售、出借微信号、QQ号    近期,我县发生多起未成年人,为了获取一天几十元的租金,将自己使用的微信号、微信群、QQ号、QQ群,出租、出售给在网上结识的人员,这些人员多数是将租赁和购买来的微信号、QQ号,用于发送诈骗引流广告或直接实施电信网络诈骗,这些出租、出售通讯工具的未成年人也就成为了电信网络诈骗的帮凶。


类型3 


出售手机卡、银行卡   近期,我县发生多起未成年使用自己的身份证,批量办理手机卡、银行卡后,通过网络进行出售,获取几百元至一千元不等的收益。公安机关在案件办理中,发现此类销售的手机卡、银行卡多被用于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发生后,公安机关寻线追踪往往找到的是办理这些手机卡及银行卡的未成年人,直接成为了诈骗分子的帮凶。




未成年人该如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陷阱”

(一)在网络聊天中如涉及汇款,一定要谨慎,不透露个人信息,做到不听、不信、不转账、不汇款的四不原则,并且要注意留存聊天记录;

(二)保持警惕,在收到不利于自己的信息或电话,不要盲目行事,可以与家人沟通商量或和家人一起到有关部门查询事情真伪;

(三)不要轻易相信网络游戏中的中奖信息,也不轻易购买装备和虚拟货币,如购买时一定要通过认证的方式进行交易,并且要及时与家长沟通;

(四) 在网上商城进行购物时,一般应事先征得家长的同意。



家长应怎样帮助孩子远离电信网络诈骗


(一)家长朋友要做好自身手机支付的安全措施,不要轻易告诉孩子手机支付密码、银行卡支付密码等重要信息;
(二)要告诉孩子不要轻易相信网络中的人和事,不要将自己和家人的真实信息轻易告诉他人,更不要散布在网上;
(三)要告诉孩子无论在任何网络行为中,只要是涉及到钱款,一定要谨慎,先做到做到不听、不信、不转账的三不原则,及时和父母、家人沟通,并且要注意留存聊天记录;
(四)要告诉孩子接收到来历不明的电话、短信先不要相信,不要盲目行事,及时与家人沟通商量或和家人一起到有关部门查询事情真伪;收到的陌生邮件、链接不要打开、二维码不要随意扫描;
(五)要告诉孩子不要轻易相信各类的中奖信息,也不要轻易私下购买游戏装备和领取免费物品,此类行为多包含诈骗内容;在网上商城进行购物时,一定要先征得家长的同意,家长一定要妥善保管付款密码,尽量不让孩子掌管付款密码。
(六)提醒孩子一旦觉得网上的内容有问题或感到迷惑,要及时向家人或老师求助;家长可以适当告诉孩子一些未成年人被诈骗的案例,提醒他们树立网络安全意识,警惕坏人坏事。




鹮乡警方提示:关爱未成年人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可一些不法分子却利用网络将“魔爪”伸向了祖国的花朵。面对不容乐观的电信网络诈骗形势,以及未成年人普遍接触网络较早较频繁的情况,未成年人及其监护人也应当对未成年人防诈反诈的重要性提高认识,从而保障个人财产安全,避免给家庭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来源:洋县公安局反诈中心


宣传洋县,服务洋县,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

投稿 : 1247849349@qq.com  微信客服:18565676124

本文地址:https://www.yangxianren.com/post/5027.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兴旺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