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县磨子桥镇杨湾完全小学 黄炜:一路汗水话扶贫 情系群众献真心

原创 兴旺  2020-11-07 22:16:47  阅读 888 次 评论 0 条

一路汗水话扶贫   情系群众献真心
洋县磨子桥镇杨湾完全小学   黄炜

又是一个周末,朋友电话要我小聚一下,得知我又在村里搞扶贫,就关心而又不失调侃的说到:“你们这些教师,在村里跑来跑去搞扶贫,能帮人家什么?周末了,还是放松、休息一下吧”。对此,我也曾心存疑虑,但经过三年多来的帮扶工作,我可以很肯定的回答他们:“我们做了很多实事,虽说不上成绩有多显著,但至少让我帮扶的贫困户、帮扶的学生享受到了国家的扶贫政策,让村子里的人感受了党和政府的温暖!”


调心态 接地气 与群众打成一片

2017年夏,我担任张赵村的教育扶贫网格长,并调整我联户包扶该村3户贫困家庭。那时起我就在负责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开始融入张赵村脱贫工作队伍中。刚开始接受任务,我也迷茫过、惶恐过,作为一名教师,没农村工作经验,没农民要的致富技术,不知帮些什么?该怎们帮?最担心的就是上级的扶贫检查,那时我也抱怨过政府给老师分配包扶任务的不合理。后来,我慢慢了解到县情、镇情,认识到我县脱贫工作任务重,压力大,扶贫工作使我们每个干部、教师、党员义不容辞的责任。于是,在当时学校“双高双普”创建高潮时期,周中忙创建,忙教学;周末就到村委会,和镇村干部一道走村入户(那时村干部也不逢周末),了解民情,学习国家扶贫政策,向村干部请教。我渐渐懂得了如何和群众打交道,如何从精神上帮扶她们,如何鼓励他们发展产业、脱贫致富。从那以后,我深感扶贫干部的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工作艰辛。每次走进村里,我就以一名扶贫干部的身份与村干部、百姓交谈,探讨致富经,接近群众、融入群众,很好地开展了扶贫工作。


忍委屈 拉家常 解群众心头疙瘩

扶贫先扶志,思想必攻坚。我帮扶的贫困户中有两户最初存在有“等、靠、要”,不愿脱贫、以“穷”为荣的思想。根据实际情况,在帮扶工作的最开始,我把开展“扶志”工作作为重点,与贫困户谈心,拉家常,讲国家脱贫政策,在潜移默化中把“要我脱贫”转变成“我要脱贫”,解决帮扶户中“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的思想。

2018年春节过后的一个晚上8时许,村支书打来电话:“黄老师,今天下午县上领导在咱们村脱贫检查中,贫困户老叶说帮扶人没上过门,他不认识帮扶干部,你得好好做做老叶家的思想工作......”。我一听火冒三丈,我帮扶的三户贫困家庭中,老叶家生活相对较好,我上他家门的次数也最多,怎么说他不认识我呢?其实我知道他这么说的根源:我帮扶的贫困户老张享受“低保”,而老叶家却没有,因此老叶一直心怀不满,和村委会有抵触情绪。但不管怎说,凭我和老叶平时的关系,他也不至于在上级领导面前说我这个帮扶干部没上过他家门呀,这可是影响人前途的话,说不定还会受上级处理呢。我越想越气,心里憋屈极了,下楼骑上摩托车,风驰电掣般赶往老叶家。老叶家的门虚掩着,我推门就说:“老叶哥,你不认识我,晚上你好好认识我一下”。老叶见我话头不对,忙端来凳子,招呼我坐下,老叶妻子也端来一杯水。“我下午是故意说的,但我没针对你,我是说村上以前的帮扶干部.....”见老叶一脸的尴尬和热情的态度,我的火气压了下去。我整理了一下思绪,感觉自己所做的工作远远不够,也不能再冲动了,今晚再得和老叶深入谈谈心了。于是,我和老叶及其老伴促膝相谈,再一次给他讲享受低保的政策、条件,对比有重度残疾享受低保的老张家的生活状况,说明他家不能享受低保的原因。我又从国家的大政方针谈到家风家规,从脱贫致富的民间能人谈到知恩感恩.....老叶和老伴慢慢被感动了,不再提“低保”的事了。

那晚,我回到家,看看时间已临近12点,但我辗转难眠,感慨万千:在扶贫的路上,不会一帆风顺的。即使牺牲好多周末与假日,经历无数烈日与酷寒,时下也不一定有好的回报,但长期坚持下去,注意工作方法,艰辛和汗水过后必将会收获喜悦和快乐。

想措施 谋民生 帮群众早日脱贫

老左,62岁,是我帮扶的另一个贫困户,一家六口人。儿子和儿媳常年在温州务工,两个孙子在安康姥姥家生活、上学。老左几年前因车祸造成颅内损伤,智力低下,由老伴照顾他的生活。老左脾气很犟,为减轻其生活负担,我多次建议其办理残疾手续,但他就是不愿进城办理。后来我想办法联系到其亲戚,在亲戚的说服下,老左终于愿意进城了。周三那天我课少,到校后和同事调整好课后,开车到他家,老左及其老伴早已换好新衣服等着我带他做残疾鉴定,我用车拉着他们到残联,到县医院、中医院,照相馆,再到残联,辗转几个回合,办理完手续已经中午12点多了。连续的上下楼,跑出跑进,虽然很累,但我为终于完成了一件帮扶“大事”而异常高兴。

几周后,当我把残疾证交给老左的老伴时,她也不停向我告谢。此事后来传到村委会,镇、村帮扶干部也不住赞扬我。

古人云:“若要人敬己,先要己敬人”,在帮扶中,我尊重每一个贫困户家庭成员,尽量不拍照,不留影,以免给帮扶户留下“帮扶工作就是留影拍照”的印象;我尽可能解决他们思想包袱,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2019年底,我帮扶的老叶、老左家通过发展花卉、蔬菜产业及外出务工等措施顺利脱贫。我又和村委人员商议,为重度残疾户老张申请了公益岗、争取了全家低保,为我帮扶的最后一户未脱贫家庭在2020年顺利脱贫打好了基础。


勇担当 话感恩 同群众共享硕果


“黄老师,你这人好,工作又认真,肯吃苦,这几年辛苦你了”这是镇帮扶干部、工作组组长老周在脱贫普查结束后对我说的话。

三年来,作为该村联户帮扶队伍中唯一的的教育人,我和张赵村的帮扶干部,走遍了村里的每个角落,遍访了82户贫困户,也和帮扶干部团队结下深厚的工作情谊,互帮互助,顺利开展了我的帮扶工作,较好的完成了帮扶任务。三年来,作为教育脱贫网格长,我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领教师深入农户,摸排每一名学生,开展教育帮扶工作,不让一个学生因贫而失学。在国家脱贫普查中,赵张村没有出现任何教育脱贫方面的问题,我帮扶的贫困户也达到了“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三年来,作为教师、校长,我从未因扶贫工作失误过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也从未因扶贫工作喊过苦叫过累。近期我在陪同普查员脱贫普查中,听到百姓不住称赞“共产党好,国家政策好”时,我倍感欣慰,倍感自豪!我们流的汗水没白费,我们所做的工作已结硕果。欣喜过后,我也深深体会到教育的重要性,经济的落后会阻碍教育的发展,教育的滞后又会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农民不具备较高的知识文化水平,很难摆脱贫困,更谈不上科学发展。

作为党员教师,我要始终保持党员的先进性,不忘初心,做好本职工作,把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紧密结合起来,与建设家乡、服务基层紧密结合起来,为农村的脱贫及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来源:洋县脱贫攻坚


宣传洋县,服务洋县,做一个有态度的新媒体!

投稿 : 1247849349@qq.com  微信客服:18565676124

本文地址:https://www.yangxianren.com/post/3024.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兴旺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